资质认证方面,国家保密局要求涉密信息系统集成商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实力、管理能力和安全保密意识,通过严格的审查和考核,获得相应的资质证书。 在项目实施方面,涉密信息系统集成商必须按照国家的安全保密标准进行操作,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涉密集成资质是指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许可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涉密信息系统集成业务的法定资格。资质分为甲级、乙级和单项三种,甲级资质单位可全国范围从事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涉密集成业务;乙级资质单位限在指定区域内从事机密级、秘密级涉密集成业务;单项资质单位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仅限特定涉密集成单项业务。
《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是指对从事涉密信息系统集成的企业、机构,进行资质审核和认定的管理规定。该办法明确了资质认定的程序、条件和有效期等,并要求申请单位在资质认定后要遵守有关保密法律法规。《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保密局颁布的一项管理规定。
定义与依据:依据国家保密局颁布的《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是从事涉密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建设、监理和运行维护等活动的法定资格。管理机构: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涉密集成资质管理工作,省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则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相关工作。
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是指从事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工程所需具备的从事涉及国家秘密活动的资格和保守国家秘密的能力。这包括人员构成、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技术装备、服务保障能力和安全保密保障设施等要素。
涉密集成资质包括总体集成、系统咨询、软件开发、安防监控、屏蔽室建设、运行维护、数据恢复、工程监理等业务。取得总体集成业务种类许可的单位,除从事系统集成业务外,还可从事软件开发、安防监控和所承建系统的运行维护业务。
1、在众多工作岗位中,一些特定岗位的工作人员因其工作性质和职责范围,直接关系到公司的核心利益和机密信息。这些岗位的工作人员被称为涉密岗位工作人员。具体来说,这类人员包括:首先,掌握公司客户信息、销售进货渠道价格等商业秘密的人员。这些信息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保持市场优势、制定战略决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保密法为涉密岗位的工作人员设定了详细的分类,根据涉密程度划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实施精细化管理。机关单位在确定涉密人员时,遵循岗定人、人随岗的原则,依据国家秘密的性质、数量、保密级别、时限和岗位性质等因素进行逐一评估。涉密岗位主要分为两类:特定岗位和量化岗位。
3、精准限定原则。涉密岗位应根据工作需要,控制在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最低限度,最大程度地控制涉密人员的规模,做到涉密人员最小化,严禁超过实际需要随意扩大国家秘密接触人群。特定岗位涉密人员的确定 特定岗位是指涉密特征明显的岗位,按照其性质,主要有以下6种。
4、件)的,可以确定为重要涉密岗位;其他可以确定为一般涉密岗位。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草案)规定涉密岗位工作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实行分类管理。涉密人员应当掌握保密知识技能,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签订保密承诺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
对于不合格的涉密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根据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保密双随机检查是一种重要的保密管理方式,在涉密单位和个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随机、双向的方式对保密工作进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防止涉密信息的泄露。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机关、单位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具体的保密期限、解密时间或者解密条件。机关、单位对在决定和处理有关事项工作过程中确定需要保密的事项,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开的,正式公布时即视为解密。
国家秘密的解除应当每年进行审核,对不再属于国家秘密的或者公开后不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应当及时解密。规定还明确了定密监督的程序和责任。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对本机关、本单位定密以及定密责任人履行职责、定密授权等定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四十九条机关、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发生重大泄密案件的,由有关机关、单位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不适用处分的人员,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督促其主管部门予以处理。
要建立落实保密工作责任。保密工作责任制主要包括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定密责任制、保密要害部门部位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责任制、涉密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责任制等。
核心涉密人员每年复审一次;重要涉密人员每3年复审一次,一般涉密人员每5年复审一次。涉密人员岗位发生变化时,也要根据新调整岗位情况重新进行复审。法律分析:单位应当定期对涉密人员进行复审,核心涉密人员每年复审一次;重要涉密人员每3年复审一次,一般涉密人员每5年复审一次。
涉密网络的分级主要包括机密网络、秘密网络和内部网络三个级别。机密网络 机密网络是涉密网络中的最高级别,用于处理涉及国家核心机密的信息。这类网络对安全性的要求极为严格,只有经过严格审查并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网络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都必须进行高度安全的设计和管理,以防止信息泄露和非法侵入。
涉密网络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党政专用网络:专为党和政府机关服务的网络,用于传输和处理涉及国家机密、安全的信息,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军工涉密网络:专门为军事工业设计和制造的网络系统,用于处理涉及国家安全、军事战略等高度机密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非常严密,以防止信息泄露。
计算机网络包含多种类型,如按传输介质分为有线网与无线网,按覆盖区域分为广域网、城域网与局域网,按应用目标分为内部网与外部网,其中,涉密网与非涉密网是根据是否处理国家秘密信息进行区分。
涉密网络按照涉密程度分为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涉密网络是指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的涉密计算机网络,按照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的最高密级可以分为上述三种程度,用于存储工作秘密的网络,参照秘密级网络管理。
绝密级- 定义:含有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损害的涉密网络。- 管理要求:保密级别最高,需采取极为严格的保密措施。绝密级公文应当由专人管理,专册登记,专柜存放,不得携带出国(境)。
涉密信息系统的简称,简单说就是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