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数据处理(涉密数据处理后用信息化系统算违法吗)

2024-12-10

涉密计算机中的涉密信息被删除或格式化后

1、涉密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中的涉密信息被简单删除或格式化处理后,仍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恢复。涉密计算机或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中的信息作简单删除或格式化处理,难以达到彻底消除信息的目的,可以使用数据恢复技术恢复信息,因此,未经专业销密就擅自处理,存在严重泄密隐患。

2、涉密计算机中的涉密信息被删除或格式化后仍不能连互联网。因为涉密计算机中的涉密信息被删除或格式化后,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仍可以复原,连接互联网易造成泄密。

3、不能连互联网。因为涉密计算机中的涉密信息被删除或格式化后,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仍可以复原,连接互联网易造成泄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十五条: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不能确定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的条件。

4、综上所述,涉密计算机中的涉密信息在删除或格式化后仍然存在被恢复的风险。因此,对于处理涉密信息的计算机设备,必须采取更为严格和专业的数据管理措施,以确保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5、即使涉密计算机中的数据被删除或格式化,仍然存在被恢复的风险。这种处理方式并不能完全消除数据,专业手段可以轻易复原敏感信息,从而导致泄密。 涉密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如果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数据清除,信息很容易被恢复。

6、简单地删除或格式化计算机或移动存储介质中的信息很难完全消除信息,但仍然可以通过相关技术手段恢复。所以需要采用专业技术进行销毁。专业涉密载体销毁是指利用特殊技术手段,彻底消除存储在保密计算机和保密移动存储介质中的保密信息,使信息内容无法通过任何技术手段恢复。

对涉密数据的管理作了原则规定

涉密数据的管理必须遵循严格的原则规定,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控性。首先,涉密数据的管理原则要求实行严格的保密措施。这包括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处理等各个环节。在存储方面,应采用加密技术,确保即使数据被非法获取,也难以解密。传输过程中,应使用安全的通信协议,防止数据在传输途中被截获。

法律分析: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以下简称保密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

涉密信息和数据必须按照有关保密规定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递、使用和销毁。1 存储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媒体,应按存储信息的最高密级标明密级,并按照相应的文件进行管理。1 存储过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媒体不能降低密级使用,不再使用的应将其交党政办公室,统一销毁,并登记备案。

销毁涉密载体涉密数据销毁

1、处理保密信息的过程中,数据销毁是一个关键步骤。它包含了多种方法,如擦除、消磁和物理破坏。然而,这些操作的前提是确保所使用的销毁设备具有相应的安全认证。目前,国内在保密数据销毁设备的应用中,效率源硬盘复制机、数据消磁机以及数据粉碎机是常见的选择。

2、销毁涉密载体介绍:涉密存储介质一般都是发生了数据损坏需要维修,目前对于涉密数据恢复,国家保密局《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规定有涉密数据发生损毁时,应该到具有涉密数据恢复资质的单位进行恢复。

3、当涉密存储介质如硬盘或优盘出现数据损坏需要维修时,处理原则遵循国家保密局的《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规定要求在数据损毁时,应寻求具备涉密数据恢复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处理,以确保信息安全。

涉密载体脱密涉密载体脱密方式

常用的脱密方式包括数据擦除、盘体消磁和物理销毁。数据擦除利用数据销毁设备将存储载体内的原有文件、信息、记录等数据进行擦除处理,使得数据载体可再次使用。适用于存储载体重新使用、转售或捐赠前的数据清除工作。

在涉密载体进行淘汰、弃置、转赠时,为防止涉密数据泄密,必须将涉密存储载体进行严格的脱密处理。常用的脱密方式包括数据擦除、盘体消磁和物理销毁几种。

涉密载体可以通过机要交通或机要通信部门渠道传递。传递涉密载体,要通过机要交通或机要通信部门,不得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指派专人传递时,要选择安全的交通工具和交通路线,并采取安全保密措施。设有机要文件交换站的城市,在市内传递机密级、秘密级涉密载体,可以通过机要交换站进行。